記得在4月底的時候,有廠商提供碧綠溪、福壽山、大禹嶺的當季春茶給我做參考。

當時我心裡覺得納悶,廖老茶莊在華崗附近(海拔約2,000m出頭)有投資茶園,春茶都還沒採收,為何此配合廠商能取得更高海拔的高山茶呢?

因為海拔低的地方氣溫較高、海拔高的地方氣溫較低,故一般茶採收的順序會依照海拔高度排序,也就是為何平地茶往往在3,4月就採收完成,而高山茶則要在4月底、5月後採收的緣故。

為了實地了解高山茶採收狀況,在五月中我親訪並參予了高山茶採收。

 

一、高山茶定義

一般所謂高山茶,指得是海拔高度高於8~900m茶區所生產的茶。但有的茶園位於海拔1,800m、2,000m、甚至更高,卻與8~900m同樣被歸類為高山茶,為了鑑別差異,故又另創出凍頂、高冷茶等名稱。

而本文中皆簡稱為高山茶!

依採收時節可分為春茶、夏茶、秋茶、冬茶、冬片。一般夏季及秋季品質較遜,故部份茶園不開採此二季之茶葉。

就價格及品質優劣排序:

冬片>冬茶>春茶>秋茶>夏茶

 

既然有高山茶,相對的就有平地茶。

我想一般民眾對高山茶與平地茶最簡單的差異認知就是"價格",高山茶往往價格高於平地茶數倍。(平地冠軍茶除外)

但也有人會提出質疑"高山茶很便宜啊!我買高山茶也才3斤1千。"

首先,我會對3斤1千的高山茶打上一個問號"?",簡單的說高山茶光成本就不可能壓到3斤1千,更遑論中間還有茶農、農會與經銷商的利潤。

「羊毛出在羊身上!」這便宜的高山茶是哪座山?台灣的山?大陸的山?還是越南的山?佔得比例又是多少?7成?5成?還是3成?

且參考我以下對高山茶與越南茶、平地茶的簡單鑑別方法,若各位先進有何指教或建議也請提出:

 

高山茶與越南茶的區別:

仿間常見的越南茶偽裝為台灣茶販售,越南茶的葉片厚實、葉面漂亮、色澤、湯色都是上上之選,沒有實際喝過就外面根本無法辨別。

在此提供個簡單卻又深奧的辨別方法:台灣高山茶具有茶香、茶質、耐泡度的優勢。越南茶泡個三四泡就失去味道,且茶湯帶有土味(也有人說是火味)。

 

高山茶與平地茶的區別:

高山茶由於溫度較平地低,故生長較緩慢、茶樹枝節較短、葉片較厚。故會有茶香較彰、茶質較厚的優點。

同樣的因為溫度關係,高山茶採收的時間也較平地茶晚,這是最簡單得辨別方法。

順道一提今年天氣較冷,且雨量較少,春茶的採收時間較往常來的慢,且採收量較低,相對的茶質較佳。

若對高山茶有深入研究的茶友,更可依"山頭氣"區分是哪個山頭的茶葉。這需要長久經驗累積,非此時一言兩語可解釋,故不作多解釋。

 

 

一、地域簡介

IMG_4344.jpg    

圖1.福壽山農場告示牌

 

我的目的地茶園位於華崗、翠巒一帶,鄰近福壽山農場。所採之茶葉與福壽山茶有相似的"山頭氣"。

福壽山茶早年為退輔會生產,外界取得不易,因其品質優良,在市場上有不錯的行情。

而華崗、翠巒相較於成為觀光景點的福壽山,位置更為深入山區,道路更為險惡。

我很不知好歹的駕著轎車進入茶區,結果就是前輪爆胎,慶幸的是當地茶農因長年居住於交通不便、路況不佳、車輛耗損嚴重的環境下,都練就了一身車輛維護的好本領,三兩下的功夫就幫我換好備用胎。

 

IMG_4551.jpg  

圖2.當地人練就一身停車的絕活!車子緊靠在斷崖旁

 

除卻路況問題外,天然災害不斷亦是高山茶區的一大隱憂,即便當地人有在高超的駕駛技術,仍然無法躲避滑坡、崩塌、土石流等危害。

起碼就我此行便親眼目睹數次崩塌、落石的發生!

據當地居民表示,每年都有許多人因為天災去世,我想這就是為何路旁廟寺林立的緣故。

彷彿間,高山區的茶農與礦區的礦工似乎影像有所重疊。

 

 

圖片1.jpg  

圖3.當地路況不佳不時有坍翻、落石發生

 

IMG_4372.jpg  

圖4.位於偏遠山區,路旁卻四處有廟寺林立

 

二、採茶

一般提到茶園,大家可能會想起廣告中一片遼闊、且排列有序的樣貌。

而在高山區由區地形陡峭,故很難有平地茶園那樣遼闊的規模出現,多是一階一階地,樹欉旁亦伴隨著原始樹林。

因地形緣故,高山茶無法使用機械採收,採收的難度相對的增加,

平地或中海拔的茶園,現在多請外籍採茶工人來協助採收,但此地可能地處偏遠,採茶工人仍舊以阿姨婆婆輩、台灣經驗豐富的採茶女為主。

 

IMG_4409.jpg  

圖5.上午的採茶情形,可見地形之歧嶇

 

 

IMG_4517.jpg  

圖6.筆者也投入採茶的行列(這位身穿白色Polo衫的鬍鬚伯就是筆者本人XD)

 

茶葉採收以採收一心二葉至三葉為主,若採收茶葉過老則茶湯會有苦澀味。

而長時間的手採會造成手指疼痛,所以聰明的採茶人會在手指上黏貼刀片,只要輕輕一劃就可以將茶葉切割下來。

 

IMG_4413.jpg  

圖7.經驗老道的採茶女會在手上黏上刀片方便割下茶葉

 

現在高山茶多為有機種植,施"豆摳"肥,我請教當地的資深茶農如何分辨施有機肥及化學肥料的茶葉

茶農表示以施"豆摳"肥為例,茶裡會帶豆摳的味道,味道會較甘甜

而施化學肥料,在施完肥料一個半月內不可採收,否則茶會有化學肥料的味道。其口感、香氣、 保健成度皆不如有機肥之茶葉。

除了有機肥外,茶園還養殖蜜蜂以散播花粉,以純天然生態圈的方法經營。

 

 

IMG_4529.jpg  

圖8.茶園施了有機肥"豆摳",氣味不好聞=_=

 

IMG_4417.jpg  

圖9.茶園內劃分數區塊,皆有分別對應的蜂窩,以協助花粉傳播

 

IMG_4360.jpg  

圖10.採收完成後,採茶女將收成的茶葉拿去秤重,班長在一旁記錄採收重量

 

如圖10,採收完成後,將這些茶葉秤重紀錄並集中,再快速送至製茶工廠,進行萎凋、殺青等作業,最後才變成消費者手中的毛茶。

所謂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。 誰知杯中茶,滴滴皆辛苦。

希望大家在品嘗清芳的高山茶的同時,感念各位辛苦的農人。

而茶葉的製造過程將在"2011年高山春茶採收-2"做介紹,最後謝謝現在正在閱讀的你,看完我落落長的紀錄X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廖老茶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