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故事是這麼開始的,

「廖老茶莊」成立於近20餘年前,當時「廖老茶莊」並不叫「廖老茶莊」,

因為當時的「廖老茶莊」專職販售、製作茶壺、茶具等陶藝品,因此你可以稱為它為「廖老陶藝」或「XX陶藝」。

但畢竟這都是歷史的濫觴,如同90年間興盛的鶯歌陶業,隨著景氣衰敗,當初的盛況已不復見。

而「廖老茶莊」在景氣驟變之時,適巧的轉換跑道,主司營業項目由茶壺轉為「普洱茶」。

 

當時的台灣社會對普洱茶的觀點與現在有極大的差異,喝慣台灣茶的人初次接觸到普洱茶時,認為茶裡具有「濕霉味」,因此稱普洱茶為「臭浦茶」。

實際上,真正的普洱茶不應該有所謂的「濕霉氣」,之所以會有此刻板的印象,應是當初所接觸到的是受潮的普洱茶。

如果對普洱茶歷史有瞭解的人,就很清楚當初台灣人接觸到普洱茶的主要管道來自於香港,香港人設茶倉儲存普洱,待普洱陳化後再取出販售。

因為香港具有高溼氣、高溫之特色,若無特別控管其茶倉多為今日所謂的「濕倉」。

管理得當的濕倉能幫助普洱快速轉化,對茶有正面的影響。但若管理不當,則易造成茶受潮、霉變,飲用則會有「濕霉味」。

但真正的普洱茶不應有以上所述的雜味,而應該品嚐到的是茶的陳味、回甘及喉韻,參考諸多普洱大家的說法就是「口齒生津、韻味環繞。」。

 

說了這麼多,我想表達的只是:「廖老茶莊」很慶幸的在普洱茶價格飆漲前就踏入這行業,並在近年漫天喊價之際,另闢市場,收購並販售大量的「台灣老茶」。

但在這看似前途似錦的時刻,「廖老茶莊」的負責人卻很決然地雙手一揮,連句再見也沒有講,便告別了這酸甜苦辣、五味雜陳的世界。

於是負責人的兒子,也就是我,理所當然的需一肩扛下父業。

我前年(09年)才自理工研究所畢業,並在科技業工作滿一年。雖然家裡從事這行業,卻未曾實際的參予、了解過該領域。

也就是說,對該領域如同一張白紙的我,從今年(11年)的農曆年後,正式的踏入茶與壺的領域。

我由衷地感謝母親強忍悲傷教導我相關知識,以及父親生前的好友們不論現在或未來給予我的指教。

希望能藉由此Blog作為我往茶人之路邁進的成長紀錄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廖老茶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